https://www.aibang.com/a/48710

7月10日,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与中国联通达成5G移动通信业务合作。

至此,宝马成为首家与中国联通达成5G移动网络服务的国际整车制造商。

这也是宝马以全新“第一战略”为指导,推进“2+4”中国战略布局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
“对于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汽车行业来说,5G移动通信技术带来的影响将是无可估量的。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车载互联,一切以数据为基础的业务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联通表示,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等四家企业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万物互联时代,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的5G信息网络将成为车联网、自动驾驶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智能驾驶汽车助力塑料产业腾飞

智能驾驶汽车是一个集合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在多方集团的推动下,智能驾驶汽车已然成为汽车市场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
以国内为例,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市场规模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62%,并预计在2023年达到2381亿元人民币,对汽车市场乃至全国的经济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智能驾驶汽车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机交互系统上。
细分来说,
汽车安全性的重点攻坚方向为主动安全技术的提升,汽车将配备更多的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处理器等;
汽车舒适性的重点攻坚方向为内饰设计的革新,包括内饰材料、布局、环保等全面升级;
优良的人机交互系统的重点攻坚方向为更强大的、更新颖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处理器。

从发展需求看,特别是前两个领域,对汽车塑料有着旺盛的需求。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主动安全配置包括电子稳定系统、警示系统、ABS、EBD等,它们属于在发生事故之前提醒或协助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的配置。
数据显示,随着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展,汽车电子设备配置量将提高近30%,需求空间巨大。

有数据预计,整体ADAS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超过300亿美元。
可以确定的是,汽车电子设备需求增加会推动工程塑料的发展。因为和通用塑料相比,工程塑料在机械性能、耐久性、耐腐蚀性、耐热性等方面能达到更高的要求,而且加工更方便并可替代金属材料,这些都是汽车电子配套设备注重的问题。

像聚碳酸酯、聚甲醛、改性聚苯醚和热塑性聚酯等材料就被应用于电子电器零部件及结构件,约占整车塑料的15%左右。
我们以改性聚苯醚为例,它在汽车上主要应用于对机械强度、冲击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阻燃性、耐热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像连接盒、保险丝盒、断路开关外壳等汽车电气元件。

除材料需求外,换一种角度看,某些特定塑料件也会迎来需求暴增。

 比如塑料紧固件,包括塑料螺丝,塑料垫圈,塑料螺母,塑料孔塞等,可被广泛应用于悬挂系统、音响系统、空调系统、导航系统等电子设备上。
塑料紧固件独有的质量轻、永不生锈、不导热、绝缘、无磁、抗涡流信号干扰等特性将对汽车电子设备大有助益。汽车内饰设计革新

汽车内饰在近些年发展迅速,车用塑料使用率稳中有进,但随着内饰设计开始疲软,如何再突破一步成了难题,智能驾驶汽车的到来为这个难题提供了解题思路。
根据美国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的划分,未来高级别的L4/L5级别智能驾驶汽车将可以取消掉方向盘。
我们知道内饰设计布局是以驾驶位H点为起点,所以取消方向盘后驾驶位将被松绑变得灵活多变起来,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内饰设计的花样更多了。

沃尔沃自动驾驶概念车360c。
以在2018年9月发布的沃尔沃自动驾驶概念车360c为例,它因取消了传统方向盘,宽敞的车内空间可以被设置为睡眠环境、移动办公室、起居室和娱乐空间模式,乘客只需要通过语音即可随意改变车内的环境布局。
类似的“多变空间”案例也出现在大众、丰田、通用等多家汽车企业上,甚至连家具品牌宜家都推出了自己的“”车轮上的空间”(Spaces on Wheels),把工作、家居、医疗等空间移植到无人驾驶汽车上。

考虑到内饰布局将迎来多种模式,必然需要大量车用塑料的支持。
这是因为在汽车尺寸暂时不会有大幅升级的背景下,需要依靠于塑料件灵活多变的造型能力来“偷取”空间。
而且其出色的轻量化表现也避免了整车质量增加的问题,对保证足够的续航里程有直接帮助。
除此外,内饰设计革新也必然会推动塑料件成型工艺和环保工艺的发展,像模压注塑混合成型(CHyM)工艺就可以制成轻质、天然的门板底板,通过天然纤维和塑料的结合,可带来更高的稳定性。

自动驾驶时代,车内用于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会增多,大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会提高,所以这对塑料件和其成型工艺的考核也会越来越严苛。

总结当然,并不是说人机交互系统的革新就不会推动车用塑料的发展了。我们知道这项技术主要集中在更强大的、更新颖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处理器上,这两者对车用塑料成型和装配工艺的要求很高。
拿人机交互界面的革新来说,随着全面屏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多考验仪表板的材料特性、材料成型和装配工艺。
比如吉利博瑞GE的中控显示屏无边框设计是将中控屏无缝嵌入仪表板中,使二者融为一体。
这种新潮的设计是基于他们在中控台面板上采用了一体化的膜片工艺。而且难点还不限于此,比如为了避免膜片挤压受损,设计上还要求仪表板较之以往有更强的抗冷/热变形能力。

塑料件的抗电磁干扰和抗腐蚀能力也会帮助处理器正常发挥功效。
总之,智能驾驶汽车作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必然会带动全方位的经济发展。车用塑料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依据其优良的特性会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的发展方向不限于内饰材料的使用和升级,包括结构件、紧固件等也都对它的需求也十分旺盛。可以预见,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有望助力塑料产业腾飞。

本文来源:CPRJ塑料橡胶
材料产业也迎来了5G新时代,在应用端手机、基站、物联网、汽车等硬件载体都将对5G新材料有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入艾邦5G材料交流群进行交流,共谋发展进步!

点击此处加群
推荐阅读:

活动推荐:邀请函:第二届汽车内饰智能表面高峰论坛(7月18~19 日,上海)

论坛议题&嘉宾:

Forum topics & guests :

NO.议题演讲嘉宾
1智能座舱HM的动态信息架构设计和体验评估同济大学  王建民 副院长、博导、教授
2汽车内部显示屏的无缝集成方案麦德美乐思  Warwick Peter 全球汽车膜片经理
茶歇
3智能表面在汽车内饰的发展需求泛亚汽车  施君鸿 装饰件技术专家
4IML智能中控及氛围内饰技术解决方案安徽徽合台
王秉亚  技术总监
5AFAGAR Coating技术详解以及在汽车智能表面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申威新材料 袁慧雅 博士
午餐
6智能人机界面的材料解决方案科思创 陈涛OEM 大客户经理
7UV固化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贺利氏 Kevin Joesel
8智能传感器
于未来车用内装的应用
富士康 业成集团 英特盛 蔡明宏  处长
茶歇
9透明导电聚合物功能薄膜在汽车智能表面的应用莫仕 王强 印刷电路解决方案事业部(PCS)市场及工程部经理
10碳纳米棒在汽车智能表面的应用颜国义 大中华区总监
11汽车智能表面未来的材料发展趋势Agnes kubiak合伙人创意总监Style-Vision Asia
晚饭
7月19日
1ColorForm 色彩成型_一步处理获得完美表面克劳斯玛菲机械
项庆明 应用工程师
2智能表面的发展对汽车色彩材质设计的影响拜腾汽车 李紫薇
色彩和材质设计经理
茶歇
3IMD高压成型机解决方案在汽车内饰智能表面应用鑫台铭 邓剑威 销售总监
4欧司朗OSIRE系列车用RGB LED及其应用欧司朗 窦明杰 高级市场经理
5佛吉亚智能表面的开发应用案例佛吉亚 施寅杰 智能表面主管
6车载HMI触控芯片解决方案赛普拉斯  宫江海 
汽车系统高级经理
午餐

赞助及支持企业:

方式1: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此次会议
邓小姐:
电话 15817337805
邮箱 ab010@aibang360.com
江先生:
电话 18666186648
邮箱 jyg@aibang360.com

方式2:在线登记报名;

作者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