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了全球制造链迁移的报告,指出全球智能硬件制造业致力实现多元化,稳步走强。全球制造产业链正平稳自中国转向全球,越南、印度正在成为制造中心,但很难在短期内取代中国的全球制造地位。
面对全球制造链的迁移,供应链供应商正扩大生产基地布局,以优化成本和运输效益。其中,不少中国企业也在致力于多元化海外投资。
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
全球制造产业链正平稳自中国转向全球,以规避依赖单一制造基地的风险。作为iPhone的主要制造商,富士康计划在此后5-10年内将预计30%的产能转移到印度、越南和巴西。此外,该公司还计划扩大在欧洲和墨西哥的汽车制造业务。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EMS(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在近期的郑州工厂业务中断事件前,该公司在印度和越南已建立了相当高的产能,并不打算进一步扩大其产能。富士康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产能,平衡成本与风险。
越南和印度正成为智能终端制造中心。越南通过吸引外资在制造业务方面获益良多。截至2022年9月,越南有21家苹果公司供应商。尽管越南的劳工成本低于中国,人口结构也比中国年轻,但其人口规模限制了越南制造业的发展。此外,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一个国家建立制造设施时,也会考虑当地的需求。2021年,越南人口约为9,800万,低于中国总人口的8%。
印度的人口规模与中国几乎相同,但出生率更高。因此,许多本地和国际消费电子品牌都将印度视为重要的战略市场。此外,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结合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许多智能硬件产品和零部件逐渐在印度本土生产。根据Counterpoint的印度制造研究,2022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机年同比增长16%,达到4,400多万部。
大多数供应链供应商都承担着高昂的运营成本,尤其生产线。他们必须考虑市场规模、收入可持续性、当地基础设施当前阶段、当地政策、激励措施以及外商投资环境。印度很难在短期内取代中国成为制造中心。该市场中的基础设施、物流、上下游产业链都是制约因素。然而,受益于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计划,多家制造公司扩大在印度的投资,推动该国制造业的发展。印度电信部门将该计划延长一年,并提供5年内销售额4%至7%的奖励方案。该计划要求中小微企业的最低投资额为1亿卢比(1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40万元),非中小微企业的最低投资额为100亿卢比(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其中不包括土地和建筑成本。以富士康及和硕为首的中国企业已经在印度投资建设工厂、生产线、相对先进的制造流程,并进行人员培训。根据Counterpoint的印度制造研究数据显示,在印度进行投资的头部消费电子制造商已经覆盖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TWS耳机等主要产品类别。
苹果公司今年持续优化和改善产品设计,侧重于使生产模块化,易于维护管理。iPhone14和iPhone14 Plus的生产难度显著降低,体现了这一方面的努力成果。如今,能更快地从海外工厂进行新产品导入(NPI)。印度工厂现在几乎可以与中国工厂同时生产iPhone 14。
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国的本土生产将继续增长。例如,领先的智能手机和电脑OEM为满足当地需求已在本土建立工厂,或将本土生产分配给他们的制造合作伙伴,如伟创力、富士康及和硕。对制成品的高额进口关税是促使本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随着需求增长和更高的价值转移,本土生产能力成为这些OEM的优势。因地理位置靠近美国,墨西哥将从此趋势中获益。智能终端和电动汽车制造业可能成为墨西哥的下一波发展浪潮。
尽管中国拥有更全面的产业链,但许多中国制造企业为从当地政策中获益,正致力于多元化海外投资。华勤技术、闻泰科技和龙旗科技等头部智能手机ODM厂商已经在印度和东南亚建立工厂。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如歌尔、瑞声科技、立讯精密、佳禾智能和瀛通通讯,也纷纷在东南亚建立了制造中心,以便与客户保持更密切联系。
无论出发点是为了降低风险,利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还是为从激励举措中获益,全球制造业都将向中国以外地区的多元化稳步推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加工展):一文读懂全球制造链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