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刘如熹特聘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成员发表论文《Ceramic Rich Composite Electrolytes: An Overview of Paradigm Shift towards Solid Electrolyt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metal Batteries》于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2402
聚合物陶瓷(polymer‒in‒ceramic; PIC)电解质的示意图。
通过开发复合电解质,利用有机聚合物电解质与无机电解质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应对下一代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s)面临的挑战。根据无机填料和有机聚合物的质量分数,复合电解质可分为“陶瓷-聚合物”(CIP)和“聚合物-陶瓷”(PIC)两类,分别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电化学特性。由于无机相在锂离子传导方面的稳定性和电化学特性优于有机相,采用富含锂的活性填料作为PIC电解质中的无机相显得更有前途。无机相在PIC电解质中维持主要的离子迁移通道,而有机相则通过粘合剂或宿主材料引入粘弹性。
聚合物陶瓷(polymer‒in‒ceramic; PIC)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关键性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