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产品对非金属材料基本要求:耐热、耐燃、耐漏电起痕,今天我们要介绍漏电起痕(CTI)是怎么测定,以及如何提高电器材料PBT的CTI值,我们参考了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的经验,在此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漏电起痕(CTI)是怎么测定
1、试验目的
耐漏电起痕试验模拟非常严重的环境的污染作用条件。目的是检验绝缘材料在规定的条件下是否能形成漏电痕迹,从而能在短期内区别固体绝缘材料漏电起痕的能力,保证电器产品在特定环境条件的使用安全
2、试验方法
(1)选择试样
如果试样是从电器产品上直接选择,应考虑电器产品的工作条件和电器产品本身绝缘材料所承受的电气强度(电应力)
正常工作条件(一般不需试验):绝缘体上没有导电沉积物,但有长期电场力的作用,或有轻微导电沉积物而受短期电应力作用,如封闭式电机的绝缘和一些封闭式开关等。
严酷工作条件(175V):有轻微的导电沉积物和长时间的电应力,或有严重的导电沉积物和短时间的电应力,例如风扇加热器属于此类。
极严酷工作条件(250V):有极严重的导电沉积物和长时间的电应力,或有极严重的导电沉积物和短时间的电应力,例如电冰箱上的一些绝缘件和洗碗机上的绝缘件属于此类。
长期电应力(电场力):即电器产品中的绝缘长期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选择试样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电器的工作条件和电器绝缘受到电场力的时间长短。
对相同工作条件的电器中的绝缘材料,所处的位置不同,也将有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同一电器中有些绝缘件是需要进行该项试验,而有些绝缘材料是不需要进行该项试验。因此在选择试样时,应对上述情况十分注意。
试样的形状和尺寸:试样的尺寸应大于15mm×15mm,厚度应不少于3mm,允许多块试样叠加一起,表面应平整无伤痕。在选择试样时应考核材料的方向性,如果试样表面不平整,也允许对试样表面研磨(但应在报告中说明)
(2)实施试验
测定PTI值
将处理过的样品水平地放置在绝缘支撑板上,电极按规定的压力与试样表面良好接触。
用量规检查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应为4.Omm士0.1mm。接通电源并施加规定的电压值(175V、250V),同时启动滴液装置,使液滴(0.1%的NH4CL氯化铵)以30s士5s的间隔滴到试样上,直到滴完50滴或试样发生破坏为止(不超过50滴)。
试验应在5个试验点上进行。如果在同一试样上进行多次试验,则应注意试验点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以保证试点上的飞溅物不污染其它的被试表面。
测定CTI值
CTI值的测定和PTI的测定过程变化不大,但在试验设备操作时,对每一个试验电压值,要注意调整设备的电极短路电流。在未知试验材料的CTI值时,一般从300V电压开始,然后增减电压值(以25 V或25 V倍数)进行试验。
(3)试验结果的判断
试验过程中如果电极之间的电流大于0.5A,过流继电器延时2s动作,或过流继电器虽未动作,但试样燃烧都认为已发生破坏。
(4)注意事项
a:由于标准要求试样表面应清洁,而样品经过制造、运输、传递等环节到最终试验难免会有脱模剂、油、灰尘等污物。因此必须对样品表面进行清洁。
解决方法:采用脱脂药棉沾无水酒精擦试,再用干脱脂药棉擦干的方法用蒸馏水将改变样品表面的湿度,用干棉球擦拭较难清除油脂,用橡皮擦擦拭则会改变样品的真实状况。
b:试验表面如果不平整或有伤痕,将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使试验结果出现偏差。试样尺寸不满足15mm×16mm×3mm,试验时电解液则可能从试样边缘流出,导致电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时间缩短E 厚度小于6HH,则材料的热容量变小,使散热更快,导致试验结果受影响。
解决方法:尽量取样品的平整部分,必要时进行研磨,并在报告中说明。若样品的厚度小于3mm,则将两块或多块样品叠加,注意使各块的上下面尽可能平整,以使各片结合紧密。
c:电解液的电阻率和纯度是漏电起痕试验的两个重要因素E 由于铂黑电导电极通常使用的电导率仪,其铂黑电导电极易惰化,而导致电阻率测试不准确。而溶液含有杂质的问题通常容易被忽略,这主要是由于配制电解液使用的蒸馏水不纯的原因。
解决方法:除了按标准定期用KCl 溶液校正电导电极常数外,可采用两支电导电极比对的办法,对溶液各测几次,看结果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可判定电导电极良好,可进行电阻率的测试,所测的数据才能保证准确可靠。对蒸馏水纯度的控制则采用滤纸二次过滤的办法,将蒸馏水中的杂质滤掉。
d:标准要求电极与试样表面良好接触且两电极在同一水平面。否则电极与试样表面只是部分或点接触,将导致两电极间的场强强度不均匀,局部电场偏强,而使测试结果不准确,但仅用肉眼确定比较困难。
解决方法:可采用一张较薄的白纸,将两电极垂直压在纸上,调整两电极使得白纸向外拉时正好能拉动两电极;同时注意调整以使两电极边缘与白纸为线接触。
(二)如何提高电器材料PBT的CTI值?
漏电起痕(CTI)主要是模拟家用电器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极性带电部件在绝缘材料表面沉积的导电物质是否引起绝缘材料表面爬电、击穿短路和起火危险而进行的检验。普通阻燃工程塑料的CTI值不高,容易击穿短路,甚至起火,因此其安全性须大幅提升。为此,我们特地询问了来自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
“开发CTI值为250V的PBT高新技术材料,提高PBT材料的抗漏电起痕能力,目的是保证PBT产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安全。
主要的核心技术:
1、 表面采用玻璃纤维填充的预处理技术,提高力学性能;
2、 熔融共混挤出中添加多元复合阻燃剂,保证阻燃性能前提下大大的提高了材料的CTI值;
3、 严格控制混料工序,使其分散均匀。
4、 严格控制挤出生产工艺,使其相融性更理想。
创新点:
1、添加多元复合阻燃体系,控制其阻燃度,提高CTI值。
2、 添加多元抗老化体系,使其老化变慢,使终端产品使用寿命更长。”
文章来源于:广东顺德顺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如需要了解详细产品信息,可以联系小冉MM,手机号:18824687949,微信号:ranli0217。
推荐阅读:
顺炎解读“三高”尼龙:850度、高灼热丝、高CTI标准出台背景及适用范围
加入“PBT”微信群,请加群主:
13058121209或18319055312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关于PBT的文章!
↓↓↓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