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按照分子结构所带酯基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其中芳香族最具实用价值,并以双酚A型聚碳酸酯最为重要,一般重均分子量(Mw)在2-10万。
PC结构式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透明性、耐热耐寒性、易加工性、阻燃性等综合性能,主要下游应用领域是电子电器、板材和汽车,这3个行业约占聚碳酸酯消费量的80%,其他在工业机械零件、光盘、包装、办公设备、医疗及保健、薄膜、休闲和防护器材等诸多领域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类之一。
聚碳酸酯应用领域对比
2020年全球PC产能约588万吨,我国的PC产能为194万吨/年,产量约96万吨,而2020年我国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达到234万吨,存在近138万吨的缺口,需要从外国进口。巨大的市场需求引来了众多的投资增产,据估计,中国同时在建和拟建PC项目众多,未来三年内国内产能将突破300万吨/年,PC产业呈现加速向中国转移态势。
那么,PC的生产工艺有哪些?国内外PC的发展历程如何?中国目前主要的PC的生产企业有哪些?接下来,我们简单做个梳理。
欢迎转发本文,加入“艾邦聚碳酸酯PC产业交流群”。
界面缩聚光气法、传统熔融酯交换法及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是PC行业的三大主要生产工艺。
是将光气通入惰性溶剂与双酚A 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反应,生产小分子量聚碳酸酯,然后缩聚为高分子聚碳酸酯。曾经工业上约90%的聚碳酸酯产品都由该法合成。
界面聚合示意图
界面缩聚光气法PC的优点是相对分子量高,可达到1.5~2*105,且产品纯净、光学性能好、耐水解性能较好、易加工。缺点是聚合过程需使用剧毒的光气和有毒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二氯甲烷等,环境污染严重。
熔融酯交换法,又称本体聚合,最早由Bayer公司开发,采用熔融态的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 Diphenyl Carbonate,简称 DPC) ,在高温、高真空、催化剂存在状态下进行酯交换、预缩聚、缩聚反应。
根据 DPC工艺的使用原料,又可分为传统熔融酯交换法(又称间接光气法)和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
分为 2 步:(1)光气+苯酚→DPC;(2)DPC + BPA→PC,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
该工艺流程短、无溶剂,生产成本略低于界面缩聚光气法,但因 DPC 生产过程中还是会使用光气,且 DPC 产品中含有微量的氯代甲酸酯基,会影响 PC 最终的产品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工艺的推广。
分为2步: (1)DMC +苯酚→DPC;(2)DPC + BPA→PC。该方法以碳酸二甲酯 DMC 为原料与苯酚合成得到DPC。
酯交换、缩聚得到的副产物苯酚可以循环利用到合成 DPC工艺上,从而实现物料重复利用,经济性好;由于原料纯度高,产品也无需干燥和洗涤,产品质量好。该工艺过程不使用光气、环境友好,属绿色环保工艺路线。
随着国家对石油化工企业三废排放的安全环保方面要求的提高,及对光气使用的限制,未来非光气的熔融酯交换技术将逐渐取代界面缩聚法,成为世界上 PC 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
1940 年 DuPont 公司成功制得 PC并取得美国专利,这是 PC研究方面的第一件专利。
1953 年 Bayer 公司首次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PC,并申请专利。
1955 年GE 公司申请专利,1960 年,工业化生产,商品名∶Lexan 。
1958 年Bayer 公司开始中等规模的PC 工业化生产,商品名∶ Makrolon。
日本出光于1960 年、帝人化成和三菱公司于1961 年分别投产了PC;并于
1964 年、1965 年正式开工生产。之后陆续有其它公司投产PC并推向市场。
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工艺研发起步较早,但早期进展较慢。
1959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对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开发,但此后50余年以来并无应用本土技术的大型聚碳酸酯生产项目投产,行业发展较为缓慢。
2005年以来,大型跨国企业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国内聚碳酸酯供应完全集中于4家外资和合资工厂,分别为科思创、帝人、中石化三菱和菱优塑料。
2014年,采用自主开发技术的浙铁大风正式投产,拉开中国聚碳酸酯扩能潮。此后,烟台万华、利华益维远、海南华盛、平煤神马等大项目陆续签订,产能逐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聚碳酸酯进口依赖度逐步降低。
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17家在中国的PC生产企业、技术路线、产能及规划情况(文末有汇总总结版)。其中7家采用了光气法或者传统酯交换法,10家采用了非光气酯交换法,非光气法PC占比明显提升。另外,其中外资企业3家,合资企业1家,中资企业13家,中资企业数量占比也迅速提升。
科思创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63年成立的拜耳公司。1953年,拜耳化学家赫尔曼·施奈尔第一次尝试就成功合成了聚碳酸酯,5年后,拜耳开始规模化生产这种多功能透明塑料,商品名称:模克隆®( Makrolon)
2015年,拜耳材料科技公司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法律实体,公司名称为科思创(Covestro)。总部仍然位于勒沃库森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科思创
2001年,拜耳开始在中国上海建设一体化工厂,2010年,公司另外投资了大约 10亿欧元扩大其在中国上海基地的设施。由此,产能将增加一倍以上。包括扩张在内的总投资超过 30亿欧元。此外,聚碳酸酯业务部的总部也从德国勒沃库森迁往上海。
科思创PC产能目前为全球第一,占据全球PC产能148.5万吨。目前在中国拥有约50万吨/年产能,在建10万吨/年产能。
技术路线:传统酯交换(间接光气法)
PC产能:60万吨/年,其中15万吨在建
官网:www.covestro.com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98年5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1998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
鲁西集团是国有控股企业,是在1976年建设的万吨小氮肥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集团,2020年加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集团拥有生产装置70余套,主要生产聚碳酸酯、己内酰胺、尼龙6、双氧水、多元醇、高端新型制冷剂、有机硅、甲烷氯化物、烧碱、氯化苄、甲醇等百余类产品。
鲁西化工现有PC产能30万吨/年,在建产能10万吨/年。
技术路线:光气法
PC产能:40万吨/年,其中10万吨在建
官网:www.luxichemical.com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1年上市。万华化学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四大产业集群。
万华化学聚碳酸酯业务隶属于高性能聚合物事业部,生产基地位于烟台,采用自主创新界面光气法工艺,可提供覆盖高中低粘度范围的通用级PC树脂,以及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的特殊级PC树脂(如车灯级、光学透镜级、透明阻燃级等),上游延伸完整产业链。
万华化学现有PC产能21万吨/年,在建产能14万吨/年。
技术路线:光气法
PC产能:35万吨/年,其中在建14万吨/年
官网:www.whchem.com/cn
日本帝人株式会社(TEIJIN LIMITED)成立于1918年,是日本最有名的综合化工企业之一。帝人集团在中国开展业务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在嘉兴有聚碳酸酯聚合工厂,在上海有帝人化成复合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帝人
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嘉兴)“Panlite®”是帝人最先在日本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聚碳酸酯树脂。“Panlite®”在耐冲击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电学特性、透明性以及卫生性能等诸多方面具有其突出的优点,可采用注塑、挤塑、吹塑等成型方式进行加工。现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办公用品、精密机械、汽车、医疗、安保及家庭用品等众多领域。
技术路线:光气法
PC产能:15万吨/年
官网:www.teijin-china.com.cn
三菱瓦斯化学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由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GC)与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MEP)共同出资在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设立的一家专门制造聚碳酸酯的外国独资企业,成立于2009年,从2012年5月开始商业运转和产品销售。
图片来源:三菱瓦斯
三菱是世界著名的化工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无机和有机化学产品、石油化学产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其他高分子产品的生产、交易等,产品涉及化工、医药、食品、保健、IT等多个领域,在多个领域的生产工艺上具有世界领先优势。
技术路线:光气法
PC产能:10万吨/年
官网:www.mgc-ep.com
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化工集团控股、沧州市政府参股,以化肥、TDI为主导产品的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集团,属国有独资企业。
2020年12月,沧州大化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投产,产出合格产品。2021年,公司发布信息,在原生产线上进行工艺改进生产共聚硅PC。
技术路线:光气法
PC产能:10万吨/年(在建)
官网:www.czdh.chemchina.com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家中国500强企业重组而成,构建了以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产业,多元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新体系,打通了煤基尼龙、炭素和光伏三条全国能源化工行业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条。
按照规划,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将在开封、叶县两地,分别建设两个40万吨/年PC项目。
图片来源:煤化网
2019年3月,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在叶县规划建设,一期建设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项目,并配套建设年产13万吨双酚A项目,共计划投资26.23亿元,建设周期27个月,占地约1000亩。
技术路线:光气法
PC产能:10万吨/年(在建)
官网:www.zgpmsm.com.cn
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主要从事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异丙醇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与美国KBR、美国Badger、日本旭化成、日本宇部兴产等国际企业合作,引进其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
图片来源:利华益维远
目前已建成投产70万吨/年苯酚丙酮、24万吨/年双酚A、13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10万吨/年异丙醇产能,是国内首家拥有“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全产品、全产业链的企业。
2018年7月,公司13万吨/年聚碳酸酯联合项目一次性开工顺利投产,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优等水平。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13万吨/年
官网:www.wyhx.net.cn
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由河南省濮阳市盛源集团发起,联合中原证券、中原资产、濮阳市投资集团、范县投资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成立于2016年9月30日,注册资金9亿元,占地600亩,专业从事聚碳酸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图片来源:盛通聚源
首期建设13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2019年投产,为当时国内非光气单体装置第一大民营企业。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13万吨/年
官网:www.stjywin.com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化工板块重点企业之一,为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专业从事PC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PC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图片来源:浙铁大风
公司一期10万吨/年PC联合装置已于2014年底建成投产,公司采用绿色、安全、无毒和清洁的非光气法PC生产工艺,全流程非光气路线从源头避免光气的产生,项目总体规划产能为30万吨/年。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10万吨/年
官网:www.nbdaphoon.com
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阳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供应商。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项目预计2021年12月投产。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10万吨/年
四川中蓝国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泸州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蓝晨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成立于2016年2月,专业从事聚碳酸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图片来源:中蓝国塑
公司规划建设60万吨/年聚碳酸酯产业链项目,系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一期2×10万吨装置总投资27亿元,第一套10万吨装置2019年已建成投产。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10万吨/年
官网:www.sczlgs.cn
湖北甘宁石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成立,主要生产聚碳酸酯、碳酸二苯酯等化工新材料产品。
公司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18年1月开工,投资10亿元,新上年产7万吨聚碳酸酯工艺装置、年产6万吨碳酸二苯酯工艺装置等。二期项目将在一期项目装置稳定运行后实施。两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30万吨聚碳酸酯生产能力。公司一期聚碳酸酯项目于2019年8月投产。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7万吨/年
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SMP)成立于2009年,是由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CC)和三菱工程塑料公司(MEP)共同出资的PCR投资日本公司(PCRIJ)与中石化的合资企业。
中石化三菱化学(SMP) 利用三菱化学技术,在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厂区内建有一套15万吨/年双酚A(BPA)装置和一套6万吨/年聚碳酸酯(PC)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
2021年5月8日,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CC)宣布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MCC决定在2021年10月底左右将由PCRIJ持有的SMP的所有股份转让给中石化,中石化100%控股中石化三菱化学。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6万吨/年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民企控股、国企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投资建设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舟山,项目总投资1730亿元,生产国VI汽柴油、航煤、对二甲苯(PX)、高端聚烯烃、聚碳酸酯等20多种石化产品。
图片来源:浙江石化
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年加工原油2000万吨,年产芳烃520万吨、年产乙烯140万吨,已于2019年12月底建成投产;二期年加工原油2000万吨,年产芳烃660万吨、年产乙烯280万吨,正在建设中。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26万吨/年(在建)
官网:www.zpc-cn.com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以50:50的股比共同出资设立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主要业务包括乙烯及其衍生产品。一期项目是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已于2010年1月全面投产。
图片来源:中国建材报
中沙石化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总占地面积66.1公顷,其中一期占地53.3公顷,总投资101.83亿元,2018年开工建设。项目采用SABIC公司非光气法熔融工艺,新建两条生产能力均为13万吨/年的PC生产线,是国内首套采用SABIC公司非光气熔融缩聚法生产工艺。
2021年12月1日,中沙(天津)石化公司聚碳酸酯工程项目一线PC装置成功产出合格的聚碳酸酯粒子,标志着中沙(天津)聚碳酸酯工程项目一线PC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26万吨/年(在建)
官网:www.ss-tpc.com
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华盛集团投资设立,华盛集团创建于2000年,目前,华盛集团业务领域覆盖水泥、熟料、商砼、板材、光伏、化工新材料、地产、商管、物流、文化教育等。
华盛聚合PC项目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临港产业园,规划用地2422亩,计划完成总投资175亿元,选用PC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技术,建设世界单体最大的PC装置。
2018年12月,海南华盛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开工,从国外引进最新碳酸二苯酯(DPC)装置和PC装置,建设2×26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计划于2021年7月投产。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PC产能:26万吨/年(在建)
官网:www.hsnewmaterial.com
|
企业 |
地点 |
生产工艺 |
2020年产能(万吨) |
在建(万吨/年) |
总规划(万吨/年) |
1
|
科思创 |
上海 |
传统酯交换法 |
45 |
15 |
60 |
2
|
鲁西化工 |
山东聊城 |
光气法 |
30 |
10
|
40
|
3
|
万华化学 |
山东烟台 |
光气法 |
21
|
14 |
35 |
4
|
帝人 |
浙江嘉兴 |
光气法 |
15
|
0 |
15 |
5
|
三菱瓦斯 |
上海 |
光气法 |
10
|
0 |
10 |
6
|
沧州大化 |
河北沧州 |
光气法 |
0
|
10 |
20 |
7
|
平煤神马 |
河南平顶山 |
光气法 |
0
|
10 |
40 |
8
|
利华益维远 |
山东东营 |
非光气酯交换 |
13
|
0 |
13 |
9
|
盛通聚源 |
河南濮阳 |
非光气酯交换 |
13
|
0 |
13 |
10
|
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 |
山东青岛 |
非光气酯交换 |
0
|
10 |
10 |
11
|
中蓝国塑 |
四川泸州 |
非光气酯交换 |
10
|
0 |
10 |
12
|
浙铁大风 |
浙江宁波 |
非光气酯交换 |
10
|
0 |
10 |
13
|
湖北甘宁石化 |
湖北宜昌 |
非光气酯交换 |
7
|
0 |
7 |
14
|
中石化三菱化学 |
北京 |
非光气酯交换 |
6
|
0 |
6 |
15
|
浙江石油化工 |
浙江宁波 |
非光气酯交换 |
0
|
26 |
52 |
16
|
中沙石化 |
天津 |
非光气酯交换 |
0
|
26 |
26 |
17
|
海南华盛 |
海南东方 |
非光气酯交换 |
0
|
26 |
52 |
合计
|
|
|
|
180 |
147
|
419
|
聚碳酸酯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的透明塑料,综合性能优异,在各个领域应用增长迅速,随着中国成为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家,市场的需求带动中国PC产业快速进步和增长。PC除了直接用作注塑、板材、膜材之外,还可以和其他树脂共混进行合金化或者添加助剂改性,进一步提升性能,如和ABS共混改善加工性和缺口敏感性、与PMMA共混改善耐刮擦性和耐候性、添加特殊阻燃剂制成薄壁透明阻燃PC等。三年内,中国PC产能将突破300万吨,市场竞争也将趋于激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17家中国聚碳酸酯(PC)生产企业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