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不仅是对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提供客观的大数据。笔者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专利大数据,对当前火热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进行分析,梳理总结了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
先进的碳纤维增强塑料及热塑性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国际复合材料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新科技前沿技术之一,是国内外科研部门和材料企业都投入巨资和人力竞相开展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一种高性能化、绿色环保化的新材料。
图 1000W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风电叶片
通过选择原材料如碳纤维(CF)、热塑性树脂基体(plastics)和添加剂的种类、配比、加工成型方法、含量和碳纤维(单丝和编织物)铺层数量与方式进行多组份、多相态、多尺度的宏观与(亚)微观的复合成形过程(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制备复杂结构与性能的CFRTP新材料,并且可以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复合材料精细化结构与预定化性能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设计与精密生产制造,从而可使碳纤维复合材料达到不同物理、化学、机械力学和特殊功能,从而使各种CFRTP复合材料制品具有设计自由度大、尺寸稳定、翘曲度低、抗疲劳、抗老化、耐蠕变等显著优点。CFRTP既可以部分替代价格昂贵的工程塑料和CFRP材料制品,也可以部分替代轻质金属材料(如铝镁合金)。
CFRTP具有:密度低(1.10-1.60g/cm3)、强度高、抗冲击韧性好、抗疲劳性好,同时又具有可回收再循环使用、加工成型快、制造成本低的突出优异特点。
图 LED显示幕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单体模组支架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短切碳纤维(SCF)增强型CFRTP;
(2)长碳纤维(LCF)增强型CFRTP;
(3)连续碳纤维(CCF)增强型CFRTP,包括单向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带CFRTP、碳纤维多相、多角度的编织物(布)增强型CFRTP。
各种类型CFRTP具有不同的机械力学性能和功能特征,并且己经开发与应用于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各种形式产品或制品。
图 电动汽车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翼子板件(注塑件)
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包括CFRP和CFRTP)给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业带来突出优势,可以表现在:
(1)轻量化
汽车轻量化最直接影响的就是节能、加速、制动性能的提升。车重减小10%,油耗降低6~8%,排放降低5~6%,0-100km/h加速性提升8-10%,制动距离缩短2~7m。
(2)安全性
车身轻量化可以使整车的重心下移,提升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车辆的运行将更加安全、稳定,具有极佳的能量吸收率,碰撞吸能能力是钢的六到七倍、铝的三到四倍,这进一步保证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3)舒适度
具有更高的震动阻尼,轻合金需要9秒才能停止震动,2秒就能停止,对于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提升贡献同样很大,会大幅增强汽车行驶的舒适性。
(4)可靠性
具有更高的疲劳强度,钢和铝疲劳强度是抗拉强度的30-50%,可达70-80%,材料疲劳可靠性有较大提升。
(5)提升车身开发水平
可设计性比金属强,因此更易于车身开发的“平台化、模块化、集成化”。车身及金属平台的混合车身结构对于传统汽车车身结构而言,可以做到大大减少零件种类,减少工装投入,缩短开发周期。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车身不仅可以节约冲压、焊装生产线及模、夹具的投入,减轻固定资产占资配比,优化企业资产配置结构,而且在市场宣传上更具影响力。
纵观奔驰、宝马、奥迪等高端品牌汽车企业在产品线中的应用布局,可以预见CFRTP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必然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国内外专利大数据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的新材料产业,也是国际上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而言,该行业国内的技术落后较大,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低。
利用合享汇智信息科技incoPat大数据库平台(收录了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及组织的1.2亿件专利),检索出近三十多年来关于碳纤维(CF)增强塑料和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开发及应用的专利成果及原创核心专利影响因素排名发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CFRTP新材料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具体表现在:
(1)近年来,申报的CFRTP新材料品种明显增多,但原创核心专利基本都来自国外,特别是国外企业申请的专利都是最新、最核心、最原创的高技术专利,保护范围广泛且全面。
(2)具有“更轻、更强、更环保”的CFRTP轻量化应用的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己经成为国际新材料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国外申报的CFRTP新材料和应用专利更趋向于民用产品,且越来越多,行业应用广泛。而国内申报的CFRTP新材料专利中,原创核心专利基本没有,产品应用专利则明显更少。
从专利大数据的分析和考察中,可以明显发现,CFRTP和应用核心专利数量最多的是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公司),约占51-54%;其次是日本三菱丽阳、东邦、帝人公司,约占17-22%;德国的SGL公司、巴斯夫公司等约占12-16%;美国的赫氏公司、氰特公司等约占8-9%;英国和法国公司等约占有4-6%;而中国的大学、中科院所、科技新材料以及企业所占有核心专利数量约占1-3%,应用核心专利更是基本没有。
总的来看,在CFRTP新材料和应用领域,目前中国产业化仍然属于落后状况,必须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尽快赶上国外发展水平。#标签#材料,汽车,工艺#
来源:复材应用技术
汽车非金属材料技术与应用峰会
(2017年9月9日·重庆 )
Automotive Non-metals Materials TechnologyandApplication Forum
September 9, 2017, Chongqing
本次主题:低VOCs低气味材料、新能源汽车塑料、汽车轻量化
上午场 |
|
重庆汽车发展近年概况以及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介绍 |
重庆市梁平区招商局(待定) |
非金属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 |
中国一汽 田洪福 |
会通超低散发材料介绍 |
合肥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低气味低VOC微发泡TPV及其应用 |
中广核三角洲集团(苏州)特威塑胶有限公司 徐红岩 |
新形势下,汽车工程塑料的发展以及趋势 |
兰蒂奇工程塑料(苏州)有限公司 祈源 |
下午场(一):汽车轻量化论坛 |
|
长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 |
拟邀请:长沙争明新材料有限公司 |
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
重庆领优科技公司技术顾问兼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毅 |
抗菌绿色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
拟邀请: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下午场(二):VOCs与低气味论坛 |
|
车内空气质量最新的环保法规以及解决方案 |
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宋广生 |
汽车内饰胶粘剂低VOC解决方案 |
重庆中科力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NVH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非金属材料为主) |
重庆威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黄义 |
联系方式:
添加我微信:18312560351,18666186648(微信电话同号),咨询论坛听众报名及赞助、主讲等事项。
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