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报时间窗口期的正式开启,国外多家化工巨头年报业绩纷至沓来。近日,赢创、巴斯夫、陶氏、杜邦、科思创、汉高、阿科玛、LG化学等全球化工巨头接连公布2021年全年财务报告。
巴斯夫(BASF)发布2021年度财务业绩,销售额为786亿欧元(增长33%),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收益为113亿欧元,较上年上升39亿欧元;息税、折旧及摊销前收益为114亿欧元,较上年上升49亿欧元。
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为78亿欧元,达到2020年的两倍多;相比2019年疫情前水平则提升了67%。巴斯夫积极的利润表现主要由化学品业务领域及材料业务领域推动。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领域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也对强势复苏作出贡献。
巴斯夫已设立目标,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25%。2021年,巴斯夫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20万吨,相比2020年的2,080万吨有所降低。
2021年,赢创销售额、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和自由现金流全部实现超过20%的增长。所有化学品业务均受益于持续强劲的需求,集团销售额增长23%,达150亿欧元。简而言之,赢创四个部门在2021年销售额都实现了显著增长。
阿科玛集团2021年销售额为95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了25.9%。销售量增长7.3%,极大程度上来自于市场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驱动影响,特别是在电池、3D打印、消费品和更环保的涂料等领域。全年销售价格增长18.6%,反映了集团在抵消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暴涨方面的积极行动、产品结构的改善以及上游丙烯酸的紧缺。
在运营受影响、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17.27亿欧元,创历史新高,较2020年增长46.1%。
科思创(Covestro)公布2021年度业绩。核心业务销量同比增长10%,主要得益于收购自帝斯曼的树脂和功能材料业务(RFM)带来的额外销量。尤其是在旺盛需求的支持下,销售价格的上涨推动集团销售额增长48.5%至159亿欧元(上年同期:107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2021财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31亿欧元(上年同期:15亿欧元),同比增长逾一倍,主要源于利润率大幅提高。净利润同比增长了两倍多至16亿欧元(上年同期:4.59亿欧元),而自由经营现金流(FOCF)为14亿欧元,同样较上一年的 5.3亿欧元有显著增长。
汉高集团2021年销售额达到201亿欧元,增长7.8%;营业利润增至27亿欧元,增长4.2%;息税前利润率上年水平:13.4%。
粘合剂技术业务部门实现了13.4%的两位数销售额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显着复苏,后者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严重影响。美容护理业务部门的销售额增长了 1.4%。虽然美发沙龙业务的复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美容护理的消费业务尤其受到身体护理品类需求正常化的影响,并呈现下滑趋势。洗衣和家庭护理业务部门实现了3.9%的强劲销售额增长。
在2021财年,汉高为汽车行业开发并推出了可持续粘合剂支持散热的解决方案。此外,创新的粘合剂有助于开发可持续的包装解决方案。
与2010年相比,汉高在2021财年将其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50%,并将绿色电力的份额提高到三分之一以上。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比例已提高到86%。目标是到2025 年实现100%。
帝斯曼集团发布2021财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帝斯曼全年业绩表现强劲,集团销售额增长14%,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增长18%。调整后净利润增长21%,达8.58亿欧元。其中,营养领域销售额增长10%,有机销售额增长8%;材料领域销售额增长27%,有机销售额增长28%。集团整体非财务目标完成情况良好,ESG目标进一步升级。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尤为突出。根据中期战略目标,帝斯曼对2022年持积极乐观态度。
2021年全年,帝斯曼进一步管理其环境足迹,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并于8月宣布加速实现其温室气体(GHG)范围1和2的减排目标:公司计划在2030年底前,实现运营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至2016年排放量的50%(2021年已达到23%);每吨产品间接价值链排放量减少28%(2021年已达到8%)、可再生能源购电量达到总购电量75%(2021年已实现72%)、能源效率每年提高1%(2021年提高6%)。
2021年,陶氏全年销售额550亿美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95亿美元,所有运营板块利润率均有上升,经营性现金流达到71亿美元,年度资本回报率超过22%。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净销售额为144亿美元,同比增长34%;经营性息税前利润(EBIT)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亿美元。
陶氏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实现资产脱碳计划,使公司能够继续实现30多亿美元的基础收益增长,同时提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地位。2022年,陶氏还将进一步推进关键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同时满足客户对低碳和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
杜邦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杜邦2021年实现净销售额约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经营性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4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4.30美元。
第四季度净销售额总计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经营性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9.73 亿美元,同比增长5%。
据悉,全年全球客户在电子和水等长期增长领域的强劲需求,以及汽车、建筑和工业等领域在 COVID-19 大流行下得到复苏,这是销售额得到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地价格上涨主要反映了为抵消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而采取的行动。
公司电子与工业业务板块全年实现净销售额56亿美元,报告业绩增长率为19%,主要驱动因素为销量增长。通过2021年7月1日收购莱尔德高性能材料公司,使该季度净销售额增长了10%。
与2020年综合财务业绩对比,伊士曼2021年所有业务实现增长,推动销售收入增长24%;强劲的收入增长得益于销售价格上涨15%,销量/产品组合上涨8%。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特种材料业务销量/产品组合提升8%,主要得益于创新和市场开发举措以及终端市场对特种塑料的强劲需求增长。另外,销售价格上涨7%,主要是原材料、能源与分销价格上涨带动特种塑料价格实现两位数增长。
伊士曼在2021年创下了全年销售收入和调整后每股盈利纪录,证明了公司创新型增长模式的优势。预计2022年,伊士曼收入将进一步增长,调整后每股盈利将在9.50美元与10美元之间,运营现金流预计将超过16亿美元。
LG化学2021年业绩创历史新高,公司实现销售额42.6547万亿韩元(约355亿美元) ,同比增长41.9%;营业利润5.255万亿韩元(约44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其中,第四季度销售额10.9487万亿韩元(约91亿美元),同比增长23.0% ;营业利润7484亿韩元(约6亿美元) ,同比增长521.2%。
LG化学2022年目标销售额(不包括LG新能源)为27万亿韩元(约224亿美元),同比增长4%。LG化学将加速投资以环保材料、电池材料、全球创新新药为核心其三大新增长引擎。通过强化石化高附加值产品、扩大正极材料及隔膜业务、推动生物仿制药在日本的业务以及医美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业务,以实现公司业绩的可持续增长。
LG化学首席执行官申学哲表示,其电池材料业务未来将产生两位数的营业利润率。
从各大化工巨头财报可见,2021年全年业绩集体大增。通过观察可看到,受益于环保要求提升以及疫情导致的落后产能进一步出清、产能扩张受到限制,叠加下游需求增长,从而带动销售价格上涨,在产品涨价的助力下而实现年度业绩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可持续经济战略已成为全球石化市场的重点的方向。2021年以来,多家化工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新能源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如今,在化工行业的创新与市场开发推动下,接下来终端市场的需求将保持强劲。据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可重点关注。
3月8日,万华化学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显示,2021年1-12月营业总收入为14,553,781.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64,874.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47%。
万华化学总资产为19,030,958.23万元,比本报告期初增长42.28%;基本每股收益为7.85元,上年同期为3.20元。
报告期内,全球主要经济体疫苗接种率提升,经济复苏,全球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提振。但全球部分化工装置受极端天气、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了供应短缺,造成全球化工供应链波动,供需阶段性失衡,化工产品价格提升。
公司烟台MDI装置技改、百万吨乙烯等新产能、新装置投产,提升了全球市场供应能力,同时依托多年全球供应链、渠道布局,克服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有序保证了全球核心客户的市场供应,聚氨酯、石化以及精细化学品等主要产品量价齐升,集团营业收入及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2021年国际胶业及化工巨头年报纷纷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