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公示。
同时,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布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了解到该项目进展包括:本项目 2021 年 9 月 29 日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12 月 21 日中国石油咨询中心完成了可研评估报告意见稿,并于 2022 年 1 月 5 日上报中国石油总部。本项目目前已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储备项目,2021 年 12 月 2 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了项目储备转规划评估会,目前正在走储备转规划流程。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 建设性质:改扩建。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港技术开发区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内。 项目总投资:3045914 万元人民币。 占地面积:本项目新建设施涉及占地约 3045028m2,其中新增占地约 3020000m2,其余均在广西石化现有占地范围内进行。 生产时间:炼油装置设计年操作时间为 8400h,化工装置设计年操作时间为 8000h,聚苯乙烯装置设计年操作时间为 7200h。 项目定员:本项目新增定员 1368 人,四班两运转制。 建设工期:项目总工期约为 32 个月。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是在广西石化现有一次原油加工能力为 1000万吨/年的炼油基础上新建 120万吨/年的乙烯及下游装置,从而实现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
炼油区块依托现有 30 套主体生产装置,新建 200万吨/年的柴油吸附脱芳装置和 40万吨/年碳二回收装置(包含 10万吨/年催化干气碳二回收单元和 40万吨/年碳二回收单元,建在化工区),停用 2 套主体生产装置。项目完成后,炼油区块总体加工流程保持不变,炼油部分产品方案与现状保持一致,但汽柴油年产量减少,并为下游乙烯装置提供大量优质原料。
化工区块新建 14 套化工主体装置,包括 120万吨/年乙烯装置、5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苯乙烯抽提联合装置、18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10/6万吨/年MTBE/丁烯-1 装置、35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4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FDPE)、3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HDPE)、30万吨/年管式乙烯-醋酸乙烯酯装置(EVA)、10万吨/年釜式乙烯-醋酸乙烯酯装置(H-EVA)、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PP)、5万吨/年己烯-1装置、27/60万吨/年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PO/SM)、30万吨/年聚苯乙烯装置(PS) 和 12/8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集成装置(SSBR/SBS),主要加工来自炼油区块不同类的裂解原料,生产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聚丙烯(PP)、丁二烯、甲基叔丁基醚(MTBE)、丁烯-1、己烯-1、溶聚丁苯橡胶(S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环氧丙烷(PO)、苯乙烯(SM)、聚苯乙烯(PS)等主要化工产品。同时全厂环保措施、储运系统、公用工程将根据工艺流程分别进行新建、改扩建或利旧。
码头库区预留地内新建 4 座 5000m3 的苯乙烯储罐;另外,将码头现有 13#泊位苯装船设施改为苯卸船设施,将 11#泊位的 2 个汽油装卸臂和 1 个柴油装卸臂分别改为苯、甲苯、二甲苯装卸臂,并在 9#泊位新增苯乙烯装船设施。同时码头库区和码头的环保措施、储运系统、公用工程将根据工艺流程分别进行新建、改扩建或利旧。
表 本项目主体生产装置工程组成及规模变化一览表
产品方案 项目实施后,炼油区产品种类不发生变化,但全厂汽、柴油产量减少,减低柴汽比,为下游化工区乙烯装置提供原料;化工区产品种类主要包括 HDPE、LLDPE、EVA、PP、丁二烯、MTBE、丁烯-1、己烯-1、SSBR、SBS、环氧丙烷、苯乙烯、聚苯乙烯等。项目实施后,全厂产品种类和产量以及变化情况见下表 。
表 本项目主要产品方案及其变化一览表
化工加工流程 来自炼油部分不同类的裂解原料进入乙烯装置液体或气体裂解加热炉裂解,各裂解加热炉的裂解产物进入分离部分进行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裂解碳四、裂解汽油和乙烯燃料油等,其中乙烯燃料油作为产品出厂,其余各产品均送往下游装置:
(1)裂解碳四送入丁二烯抽提装置分离出丁二烯和抽余碳四,其中丁二烯送SSBR/SBS 橡胶装置作为生产橡胶的原料,抽余碳四送入 MTBE/丁烯-1 装置,生产MTBE、丁烯-1 和混合碳四,丁烯-1 部分作为 HDPE、FDPE 和聚丙烯装置的共聚单体,部分作为产品出厂,MTBE 和混合碳四作为产品出厂。
(2)裂解汽油进入裂解汽油加氢/苯乙烯抽提联合装置,生产的裂解碳五和苯乙烯作为产品出厂,C9 及重组分送炼油部分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加氢汽油送芳烃抽提装置分离苯,甲苯、混二甲苯和芳烃抽余油,其中甲苯和混合甲苯作为产品出厂,苯送 PO/SM装置,芳烃抽余油送炼油部分连续重整装置。
(3)部分丙烯送入聚丙烯装置,部分乙烯分别送入 FDPE、HDPE、EVA、聚丙烯装置,与来自 MTBE/丁烯-1 装置的丁烯-1 混合分别生产 HDPE、LLDPE、聚丙烯、EVA等产品。
(4)苯和部分乙烯、丙烯进入 PO/SM 装置生产 PO、丙二醇和苯乙烯,其中 PO和丙二醇作为产品出厂,部分苯乙烯送聚苯乙烯装置生产聚苯乙烯,其余苯乙烯作为产品出厂。 物料平衡 本项目实施后,广西石化全厂物料平衡见下表。 表 全厂物料平衡表
乙烯裂解工艺及物料平衡 本项目乙烯裂解装置采用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的乙烯裂解技术,寰球乙烯技术具有双烯综合收率高、流程简洁、余热回收好、消耗指标低、设备国产化率高等特点,相对于 S&W、Lummus、Linde 和 KBR 四家,可以节省投资费用,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该技术路线具有以下特点:
裂解炉技术: 裂解辐射炉管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强化传热元件,可降低炉管壁金属温度(TMT)10-15℃,延长清焦周期 30%左右,增加乙烯综合收率 5%。 首创了耦合传热技术,精准控制沿炉管的热通量,得到过渡段最佳临界温度主要产品收率高,能耗低,技术指标优于国外技术。 系统掌握了整套裂解炉设计技术,可对裂解炉进行整体优化。
乙烯分离技术: 采用低能耗、防结焦、易操作的急冷分离技术。 超低温甲烷吸收乙烯工艺,减少了乙烯损失率,尾气中乙烯含量低至 150ppm。 首创三黄金(TGF)分割分离技术。
表 乙烯裂解装置物料平衡表
乙烯游装置工艺及物料平衡 该项目主要化工装置产能及拟采用的工艺技术如下表所示。 表 项目乙烯下游主要化工装置设计规模及工艺技术 另外,该项目中高密度聚乙烯、全密度聚乙烯、EVA、H-EVA、聚丙烯、PO/SM等重点化工装置物料平衡如下面几个表所示。
表 高密度聚乙烯(HDPE)装置物料平衡表 表 全密度聚乙烯(FDPE)装置物料平衡表 表 EVA(管式法)装置物料平衡表 表 H-EVA(釜式法)装置物料平衡表 表 聚丙烯装置物料平衡表 表 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装置物料平衡表
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经济效益表具体见下表所示。拟建项目投产后,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为 8.91 年,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8.96%,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比较理想,符合国家规定及行业标准。
表 本项目经济效益一览表
项目背景 国内炼油向“化工型”转型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现有炼油能力达 9.6 亿吨/年,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在国内炼油产能过剩,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而芳烃、烯烃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仍大量短缺的背景下,炼油产业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未来,炼油产业的任务将从大量生产成品油逐步转变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清洁油品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烯烃、芳烃等基础化工原料产品比例,从而为下游高端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料保障,从而进一步拓展炼化行业发展空间,并带动整个行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项目建设的意义 目前广西石化成品油产量占全厂产品产量的 82%,化工品产量不及成品油产量的十分之一,在成品油市场趋于饱和,化工品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企业亟待丰富完善自身的生产调节手段,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抗风险能力。因此广西石化拟投资3045914 万元人民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港技术开发区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内新建 120 万吨/年乙烯产能,项目建成后,广西石化加工原油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发生变化,除成品油外,还将生产聚乙烯、溶聚丁苯橡胶、丁烯、聚苯乙烯、己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化工产品。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现有一次原油加工能力为 1000万吨/年的炼油基础上新建 16 套主体生产装置,同时全厂储运系统、公用工程和环保措施将根据工艺流程分别进行新建、改扩建或利旧。
项目的建设,可增强广西石化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还可增加华南及周边地区以及东南亚等目标市场高端石化产品的有效供应,对调整石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石化产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度,促进相关加工产业优化升级、切实增强石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重大意义。 广西石化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石化)于 2010 年 5 月建成投产,采用常减压蒸馏—渣油加氢脱硫—重油催化裂化工艺路线加工来自沙特等中东国家的含硫原油,年加工规模为 1000 万吨,产品包括液化气、汽油、航煤、柴油、苯、甲苯、混二甲苯、聚丙烯、沥青、硫磺等。 END 来源: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烯烃及高端下游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超300亿元!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进展!含120万吨乙烯及PO、EVA、PP、PE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