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器械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机械设计与制造、生物医学工程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精细、制造复杂、研发周期长等特点,且直接影响手术质量与康复速度。

常见的引导器械主要有导丝与引导性导管,其作用主要是引导器械进入病灶处进行病灶清除以达到治疗目的。
导丝与导管的直径、长度和刚度与治疗部位有直接联系,其可控性与安全性也直接影响介入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成功率。    
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引导性导管可分为普通导引导管、输送导管、球囊导管以及引流导管
其中,普通导引导管常用于药物输送和病理组织清除器械的引导;输送导管用于药物的输送;球囊导管用于携带球囊至指定位置进行扩张治疗;引流导管用于将液体排出。

引导性导管器械用材(PTFE/PE/PA/PU)及其现状简介

导管的主体通常由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合物制成,如常用的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PE)、聚酰胺(PA)、聚氨酯(PU)等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柔软性以及润滑性,能够减少对血管壁和血细胞的损伤。  

引导性导管器械用材(PTFE/PE/PA/PU)及其现状简介图源:巨化股份

导管的外径通常采用French(Fr)来表示,其中1Fr=1/3mm,最常用的导管外径大小为4Fr和5Fr,针对较小及较为曲折的血管,导管外径通常为1.5Fr~3Fr,而针对需要较大支撑能力的导管,其外径通常为6Fr~8Fr。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导管的长度有所不同,通常长度为650~2500mm不等。    
引导性导管的主体结构为三层结构(见下图3),外层由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为导管提供一定的硬度并降低与血管等腔道组织的摩擦力。
中层为钢丝编织结构,支撑导管,使其避免塌陷与弯折;内层为尼龙等高分子材料,降低与支架、导丝等器械间的摩擦力,同时药物涂层也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引导性导管器械用材(PTFE/PE/PA/PU)及其现状简介

引导导管在轴向方向可以分为可视段、同轴段、支撑段和推送段4个功能区域。
头部为可视段,在X光照射下显影,确保导管的定位精确及避免造成组织损伤,同时可以大致测量血管的大小;连接头端的段落为同轴段,是柔软区,保证导管运动方向的可控性以及导管和血管之间的同轴性,避免造成组织损伤。
支撑段是推送段与同轴段的过度区域,硬度适中,主要避免导管头部的弯折;推送段是最接近控制端的区域,其硬度较硬,为导管提供稳定的控制。
球囊导管的头部结构与其余引导性导管有所不同,其同轴段外包裹着一层球囊,当球囊抵达狭窄病变处时,通过压力泵加压使球囊膨胀,达到恢复管腔原始大小的目的,同时亦有协助支架扩张植入的功能。
根据不同的病变组织,球囊的大小与形状也有所不同,其壁厚为5~50μm不等,扩张后直径为0.5~50mm或更大,形状有球头圆柱型、椭球型、球型和双球型等(见图4)。

引导性导管器械用材(PTFE/PE/PA/PU)及其现状简介

在血管介入手术中,导管的使用可能会引发血管损伤、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导管扭折和断裂在导管的不良事件报告中也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因此,对于导管头部的三段式设计,需要进一步通过材料及结构优化进行改进,以提高导管的控制能力,降低对组织的损伤。载药设计可以使导管携带抗生素等药物以抑制血管内的细菌生长,以降低感染及炎症等并发症,这种载药功能也可以应用于球囊上对病灶组织精准给药。         
对于导管的创新性设计亦有助于减少介入手术时间,如MartinJ.等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导管技术,通过实时超声引导的方法,操作微导管在没有导丝的引导下完成了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手术,有效地将手术时间缩短一半。
这种创新性的导管介入手术依赖导管使用安全性的提高,因此对导管的操控性、安全性设计是其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介入手术中的关键手术器械发展现状张智雷等,工具技术,2023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医用高分子):引导性导管器械用材(PTFE/PE/PA/PU)及其现状简介

作者 li, mei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