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压条件下,分离器通常是水平或垂直设计。本节讨论了卧式气液分离器和立式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或选型。
一、卧式分离器
 
图1显示了卧式气液分离器的原理图。气电解质混合物进入液体部分的气液分离器。在这里,气泡以上升的速度上升到表面,并在顶部离开分离器。电解液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排出。重要的是,液体的停留时间要足够长,以便在液体离开分离器之前,气泡可以上升到表面。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图1:卧式气液分离器示意图。气体-电解质混合物在液体中进入气液分离器。气泡上升到气相并在顶部离开,而电解质则在底部离开。
气泡上升速度可由上篇公式计算。最小必要液体停留时间(τl,必要停留时间(necessary)),单位为[s]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公式1
其中气泡的最大上升距离为相对液体高度(h *)乘以分离器直径D,单位[m]。此外,对于气泡的上升速度,必须确定最小气泡的直径。
液体的实际停留时间(τl,实际停留时间(actual)),单位为[s],可由的液体体积流量(Ql)[m3/s]、Al液体流动面积[m2]和的分离器长度L[m]来估计,如公式2所示。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公式2
对于液体体积流量,假设它不改变,等于入口液体体积流量。液体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总流动面积(Aves) [m2]乘以相对液体面积(A*)。相对液体面积(A*)由相对液体高度(h*)计算得到。下图2解释了这一点。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图2 :相关的相对高度和相对液体面积,在上图2中,液体高度(h)为[m], φ为角度[◦]。
当必要停留时间等于实际停留时间时,可以找到气液分离器的最小尺寸。然而,当气泡到达液体表面时,它会打破液体膜,形成如图3所示的喷射液滴。这样,一些液滴进入气相,又回落到液相。下面将解释这一现象。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图3:面出现气泡破裂
为了将液滴从气相中去除,气体的停留时间必须足够长,以便液滴再次沉淀。根据公式3和4可估计出[s]内的必要停留时间(τg,必要停留时间(necessary))和[s]内的实际停留时间(τg,实际停留时间(actual))。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公式3&4
当实际停留时间等于或大于必要停留时间时,得出气液分离器的可能的最小尺寸。对于卧式气液分离器,典型的L/D比在2.5到5之间。
二、立式分离器
在低气体量分离时,通常使用垂直气液分离器。在这段落中讨论这种垂直分离器的尺寸。垂直立式气液分离器原理图如图4所示。与卧式气液分离器相同,重要的是液体的停留时间要足够长,以便在液体离开分离器之前气泡能够上升到表面。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图4:立式气液分离器原理图。
气体-电解质混合物进入液相。气泡上升到顶部并离开,而电解质则在底部离开。
在这个例子中,入口刚好低于液位。液体必要的停留时间必须足够长,以便混合物中的气泡能够上升到液体表面。可由公式5计算。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公式5
其中hi为入口的相对高度,hl为液体的相对高度。对于气泡上升速度,可采用上章节的公式。液体的最小实际停留时间可由公式6计算。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公式6
对于气液分离器的最小尺寸,实际液体停留时间至少等于或高于必要的液体停留时间。液体高度和入口高度取决于液滴形成情况,如图4所示。对于垂直气液分离器,典型的L/D比在2和4之间。
三、碱性水电解气液分离器设计
  • 为确定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方案,作以下假设:
  • 假设上篇中讨论的理论上升速度是正确的。
  • 气液分离器入口为液相。对于垂直气液分离器,假设相对液高为0.4。
  • 液滴的大小尚不清楚,因此在本研究中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为了防止液滴离开系统,确定a h =0.5
  • 合适的L/D比值以减小分离器体积。因此,在卧式气液分离器中选择L/D比为5,而在立式气液分离器中选择L/D比为2。
  • 液体流量假设为10L/h。
图5中,气泡直径与气液分离器所需体积相关。由于卧式气液分离器的总容积总是小于立式气液分离器,所以假定气液分离器是水平的。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图5:卧式气液分离器与立式气液分离器的理论容积差
因此,在本文中,气液分离器采用水平设计。图6为气泡直径与气液分离器长度的对应关系。
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图6:以最小气泡直径为基础的气液分离器的理论尺寸
来源:氢眼所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氢科技网):碱性电解系统气液分离器的设计机理

大家好,艾邦氢能源技术网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主要分享氢燃料电池堆(双极板,质子膜,扩散层,密封胶,催化剂等),制氢,加氢,氢燃料汽车动力系统等相关的设备,材料,配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同时分享相关企业信息。欢迎大家识别二维码,并通过公众号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和通讯录。

作者 li, mei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