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电池向动力电池领域变迁,锂电厂商的格局得到重塑。如今,储能市场的爆发,锂电产业正迎来第三次格局变化。
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不断提升,为电网稳定和安全带来极大波动和困扰。储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未来,储能系统的需求将远远高于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共识。
来自CNESA的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新型储能投运规模首次突破20GW,达到20.4GW,是2021年同期的2倍。其中,中国首次超越美国,以36%的占比位列第一,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欧洲和美国的占比分别为26%、24%。
储能市场还将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以国内市场为例。CNESA预测,保守场景下,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49.3%;理想场景下,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138.4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0.3%。
一套储能系统中,电池是主要组成部分,占到成本的60%-70%左右。锂电厂商天然占据成本优势。随着储能市场的爆发,锂电企业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
与动力电池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不同,储能领域的厂商更加分散,更加多元。主要原因在于储能的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涵盖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大场景。特别是用户侧,还细分为工商业用户、家庭用户、基站和数据中心等。
综合来看,如果以业务侧重点、入局时间来看,当下储能领域的锂电厂商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亿纬锂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逐鹿动力电池领域的主要厂商;
第二类是,曾经涉足动力电池,随后较早聚焦储能领域,并且取得不俗业绩的厂商,如鹏辉能源。
第三类是借势储能风口快速成长的新入局者,如赣锋锂电、瑞浦兰钧、海辰储能、新能安、楚能新能源、海基新能源等。
真正搅动行业,对产业格局造成强烈冲击的,正是海辰储能、赣锋锂电、瑞浦兰钧、新能安这些新晋力量。
海辰成立于2019年,主打储能电池。在资本和地方政府助推下,海辰储能一路狂飙,订单量增速迅猛。根据其官方披露的数据统计,仅仅1-2月,海辰储能订单已达20GWh。
在多个公开场合,其总经理王鹏程表示,2023年,海辰要达成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量第一,2025年成为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
赣锋锂电、瑞浦兰钧分别来自上游的矿产巨头。赣锋锂电是赣锋锂业一体化布局的电池公司,于2016年成立。
近两年来,其在储能领域开始展露头角。来自赣锋锂业的2022年度财报显示,过去1年,赣锋锂电池产品营收达到64.78亿元,同比上升220.32%。而在赣锋锂电的业务中,储能电池是最重要的业务。
瑞浦兰钧是一家更年轻的公司,于2017年成立,背靠“镍王”青山实业。来自其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储能电池产品销售分别为0.14亿元、0.23亿元、 2.11亿元、 0.43亿元、 2.27亿元,业绩增速显著。
来自SNE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中,瑞浦兰钧以7.5GWh的出货量位居第六,排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LG新能源、三星SDI之后,位列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等资深厂商之前。
值得注意的是,赣锋锂电、瑞浦兰钧不只专注于储能业务,同时也在动力电池领域积极布局。特别是瑞浦兰钧,在动力电池研发、产能规划落地等方面,进展迅速。
新能安由宁德时代和ATL于2019年联合投资成立,聚焦中型锂电池研发,业务覆盖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不间断电源、便携式储能等领域。目前,新能安在用户侧储能这一细分领域优势显著,有数据显示,其全球市占率突破30%。
入局者更多,竞争就越激烈。目前,锂电厂商在储能领域的布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下游系统集成环节拓展。主要以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为代表。今年以来,宁德时代的身影参与到国电投新疆博乐、豫能控股、华电集团2023年第一批规模为5GWh的集采中。
同时,其还推出了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全球首个0辅源直流耦合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做到15000次循环,实现光储同寿;电芯采用耐高温石墨负极材料,特制电解液方案,无需冷却系统。
蜂巢能源于2020年开始发力储能业务。今年以来,蜂巢能源储能专用电芯实现量产。上海的SNEC展上,蜂巢能源也推出搭载短刀电池的储能系统,覆盖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
比亚迪较早涉足系统集成环节,其也通过在产品端发力,进一步构筑竞争优势。SNEC展期间,比亚迪推出首款“佩刀”储能产品——比亚迪魔方BYD MC Cube。
围绕储能市场,锂电厂商间另外一个竞争高点是大容量、长循环寿命电芯。目前,280Ah电芯是储能,特别是大储领域的主流产品。这一规格来源于宁德时代早期为大巴设计的电池。近1-2年来,锂电厂商正在试图打破这一标准,纷纷推出更大容量的电芯。
大容量电芯正在成为厂商间重要的产品竞争策略。背后有市场降本增效需求的推动。当前,储能电站投资收益尚不明朗。电站开发投资对成本格外敏感。大容量电芯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集成工作,从而降低成本。同样,长循环寿命电芯,也有助于降低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
而大电芯、长循环的变化,标志着储能电池走向专业化深水区。锂电厂商开始针对储能电池在研发、产能上做进一步的探索和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上游厂商,锂电企业还为光伏逆变器制造商、光伏组件厂商、风机厂商、系统集成商等下游客户提供电芯及模组。如阳光电源、华为、科华数能、天合储能、科陆电子、科士达、沃太能源、海博思创、奇点能源、星云时代等储能厂商,以及“五大六小”等投资开发企业。
客户争夺也异常激烈。与动力电池的商业考量一样,服务了多少客户,客户订单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份额。
一位头部电芯企业的资深销售表示,“电芯企业太多了,大家在开发客户上很拼。今年以来,我一直在外面跑。”他还透露,所在企业会通过提前植入的方式绑定客户,就是在产品定义、Ah容量、存储衰减、尺寸、循环寿命和效率等方面与客户一起沟通、设计方案。
锂电厂商之间的内卷进一步蔓延到海外。厂商海外参展热情高涨,展会名单拉出长长一列。在6月14日-16日,德国的Intersolar Europe展上,国内厂商几乎系数到场。
近期,海辰储能、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宁德时代等企业先后与一家名为Powin的美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达成合作协议,规模总计20GWh。
资料来源:储能知音、艾邦储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储能与充电):储能市场爆发,锂电产业正迎来第三次格局变化!
动力电池产业链非常长,从无机非金属材料到金属氧化物,到高分子材料,都有相关。为了让加强艾邦粉丝在新能源电池,特别是与电池相关材料的交流,特建立动力电池微信群,欢迎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加入
欢迎关注艾邦锂电产业微信公众号;锂电池产业链交流、资讯、人脉圈。从正负极材料生产到涂布,隔膜、电解液、封装材料到检测组装等这些环节涉及的材料、辅材、添加剂、耗材,以及相关设备,相关企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