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ibang.com/a/48710
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合成工业陶瓷的发展推动了高性能轴承氮化硅陶瓷球成为先进的材料,广泛用在飞机发动机、机床主轴、电动机,以及泵等各种应用领域。

陶瓷轴承球的发展和应用

众所周知,陶瓷材料能满足耐高温和低密度这两个要求,但它非常脆和易碎。

研究人员应用航天和国防领域的科研成果,力求找出陶瓷脆弱的原因以及改进陶瓷性能的方法,由此得出的各种理论、方法和工艺改进了现有陶瓷,并合成了新的陶瓷材料,氮化硅陶瓷就是其中一例。
氮化硅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具有自增强属性。它具有两种不同的陶瓷晶相,即针状晶体的α-氮化硅和颗粒状晶体的β-氮化硅。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轴承等级氮化硅的破裂表面(上)和等离子蚀刻微观结构(下)显示β-氮化硅的长针状改进了韧性。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位于美国的SKF马林罗克韦尔公司(MRC)设计了第一个陶瓷轴承产品。这是一种混合陶瓷轴承,有一个剖分式内圈,是该公司为美国政府资助的一个试验项目而生产。
到了90年代中期,电动机变频器开始使用快速切换电子器件,但这种电子器件会对标准轴承造成过电流损伤,而混合陶瓷轴承则为电绝缘提供了一种非常可靠的替代方案。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陶瓷涂层轴承(来源:NSK)

几乎与此同时,轴承行业也为一级方程式赛车引进了几个混合陶瓷轴承解决方案,以充分利用其牢固性能,适应赛车的边界润滑、重载和高速苛刻应用需求。

到了大约2000年,混合陶瓷轴承开始在泵和压缩机行业得到应用,它不仅能适应边界润滑条件,而且可以使用制冷剂等密度比润滑油低的液体作为润滑剂。

此外,陶瓷优异的耐腐蚀性,让它在含酸性气体的压缩机中有了用武之地。最近,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风力发电机也已经开始使用陶瓷轴承,直径47.625毫米的大型陶瓷球就是需求之一。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对用于风力发电机的直径47.625毫米陶瓷球(右)进行检查。

陶瓷轴承应用不断增长的另外一个领域是铁路行业。牵引电机使用陶瓷滚动体,便具有电绝缘及更佳的性能,在相对较轻载荷下可减少摩擦发热,从而提高了润滑脂的寿命。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用于当今有轨电车牵引电机轴承单元(右) 的陶瓷球(左)。 

高性能陶瓷轴承球的质量验证

许多滚动轴承应用都可通过使用陶瓷球而受益。为了确保陶瓷材料在应用中发挥最佳性能,有必要对轴承球使用的材料进行仔细评估。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已经为评估建立了相关测试程序。

一般来说,可以先做第一次材料评估,对坯料或成品球材料的断面样本按照装配方式和抛光类别进行宏观结构(图4上)、微观结构和同质性(图4中)检验。另外,也可以相对快速地确定候选材料的硬度和抗压痕断裂性能。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对陶瓷轴承球的抛光截面宏观结构(上)、 微观结构(中)、硬度和抗压痕断裂性能(下)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许多测试成品陶瓷球强度的新方法。特别是在高强度材料方面,已发现表面质量对强度有显著影响,而且轴承球的表面质量比参考样本弯曲棒的表面质量要好得多。

“缺口球”测试具有能直接在轴承球上评估强度的优点,而不是按照目前ISO 26602:2009标准规定的那样,在弯曲棒上进行评估。

这些球带有缺口,并承受垂直载荷,与弯曲棒的承载方式相似。有关该测试的细节已公开发表。这些研究显示,表面缺陷(例如赫兹“C”破裂)对球的强度有显著影响。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陶瓷球抗弯强度评估的缺口球测试原理。

最初的一个想法是用制杆机上的聚合材料圆盘来评估循环滚动接触疲劳。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聚合材料测试台
将一根杆加载于两个旋转的钢盘之间,通常在3GPa或4.8GPa的接触压力下做40×106次循环,作为验收测试。而成品球的循环滚动接触疲劳可以用一台改装的四球测试机来进行测试。

在一个球座中,由最上面的陶瓷球驱动下面三个钢球,从而模仿出一个非常简单的轴承。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四球试验机
与此类似,还可以做五球试验,即在下面使用四个钢球。另一个可对成品陶瓷球滚动接触疲劳进行测试的类似方法是V形槽测试,把一个球加载于两个V形槽之间,接触压力为1.5GPa至5.5GPa。在标准轴的转速下,直径28.6毫米的球每小时必须承受大约600万次应力循环。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V形槽试验机

下图显示了更大尺寸的7318角接触球轴承寿命测试,这种混合陶瓷轴承使用润滑脂润滑,球直径为31.7毫米。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图  四个轴向加载的两组7318 BEMA/HC5DBBVE5752混合陶瓷轴承耐久寿命测试台。

运用这些正式方法就能验证出混合陶瓷轴承中陶瓷滚动体的质量,从而可让最终用户在先进应用中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胸有成竹。

随着针对高性能应用场合而量身定制的陶瓷材料不断开发成功,可以肯定的是,混合陶瓷轴承将继续在具有性能要求的新行业中找到各自的用途。

来源: 演进Evolution、麒麟机械

为促进行业交流和合作,艾邦新建了一个微信群,旨在聚集陶瓷材料、轴承部件材料及设备相关的企业。欢迎加入本群,共同探讨和推动行业发展。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微信群”,申请加入陶瓷轴承交流群

推荐展会:第六届精密陶瓷暨功率半导体产业链展览会

同期举办:热管理材料展


2024年8月28日-30日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宝安新馆)

展出2万平米、1,000个摊位、500多家展商、50,000名专业观众;汇聚IGBT/SiC功率半导体产业链;热管理材料产业链,精密陶瓷、电子陶瓷、陶瓷基板、薄膜/厚膜陶瓷电路板、陶瓷封装管壳、LTCC/HTCC/MLCC加工产业链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一、精密陶瓷产业链:


1、陶瓷器件及材料MLCC、LTCC、HTCC、微波介质陶瓷、压电陶瓷、钛酸钡、碳酸钡、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玻璃粉、氮化铝、LTCC介质陶瓷粉体、稀土氧化物、生瓷带等;


2、精密陶瓷:氧化锆、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钇、结构陶瓷、高温陶瓷、透明陶瓷、陶瓷微珠、新能源陶瓷、陶瓷轴承、陶瓷球、半导体陶瓷(搬运臂、陶瓷劈刀、静电卡盘、蚀刻环……)、3D打印陶瓷、燃料电池(SOFC)隔膜片、穿戴陶瓷、光纤陶瓷插芯、陶瓷套筒、CIM、生物陶瓷等。


3、陶瓷基板及封装外壳:陶瓷封装外壳、DPC、DBC、AMB、HTCC基板、LTCC基板、薄膜电路板、厚膜电路板、陶瓷封装基座、热沉、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硅、氧化铍、莫来石粉体及基板等;


4、金属材料:银粉、金粉、铜粉、镍粉、焊料(焊片、焊膏)、MLCC用内/外电极浆料、LTCC银浆、金浆、钨钼浆料、铜浆、靶材、无氧铜带、可伐合金、金属冲压件等;


5、助剂:陶瓷和导电浆料用分散剂、黏合剂、增塑剂、絮凝剂、矿化剂、消泡剂、润滑剂、烧结助剂等;


6、设备:


陶瓷加工设备:砂磨机、球磨机、真空脱泡机、三辊机、喷雾造粒机、干压机、流延机、注塑机、3D打印机、模具、干燥设备、研磨机、精雕机、裁片机、激光设备、打孔机、填孔机、丝网印刷机、叠层机、层压机、等静压机、热切机、整平机、排胶炉、烧结炉、钎焊设备、电镀设备、化学镀、喷银机、浸银机、端银机、真空镀膜设备、显影设备、去膜设备、蚀刻机、湿制程设备、等离子清洗、超声波清洗、自动化设备、剥离强度测试仪、AOI检测设备、打标机;


封装测试设备:贴片机、引线键合机、封盖机、平行缝焊封帽、切筋机、钎焊设备、激光调阻机、网络分析仪、热循环测试设备、测厚仪、氦气检漏仪、老化设备、外观检测、超声波扫描显微镜、X-光检测、激光打标、分选设备、测包编带机等;


7、耗材:离型膜、载带(塑料和纸质)、耐火材料、承烧板/匣钵(氧化铝、刚玉莫来石、氮化硼等)、承烧网、发泡胶、研磨耗材(金刚石微粉、研磨液)、精密网版、清洗剂、电镀药水等。


二、热管理产业链:


1、热管理材料: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硼、石墨烯、石墨、碳纳米管、空心玻璃微珠、导热粉体、散热基板、热沉(钨铜、钼铜、氮化铝、金刚石等)、铝碳化硅AlSiC、相变材料、导热凝胶、导热界面材料、导热垫片、导热胶带、灌封胶、热管/均热板;


2、散热器件:半导体制冷片(TEC)、IGBT散热器(铜、铝)、大功率晶体管散热器、通信基站散热壳体、液态金属散热器、插针式散热器等;


3、设备:压延机、涂布机、分条机、模切机、复卷机、切片机,CNC设备、压铸/冲压设备、热分析仪器、激光导热仪、导热系数仪、强度试验机、检测设备、自动化等。


三、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产业链:


1、材料:碳化硅,陶瓷衬板(DBC、AMB)、封装管壳、键合丝、散热基板(铜、铝碳化硅AlSiC)、导热硅凝胶、环氧灌封胶、焊料(预制焊片)、银膜/银膏、散热器(铜、铝)、功率引出端子(铜端子)、外壳(工程塑料PPS、PBT、高温尼龙)、清洗剂等;

2、设备及配件:真空焊接炉、贴片机、固晶机、引线键合机、X-ray、推拉力测试机、等离子清洗设备、点胶机、丝网印刷机、超声波扫描设备、动静态测试机、点/灌胶机、银烧结设备、垂直固化炉、甲酸真空共晶炉、自动封盖设备、高速插针机、弯折设备、超声波焊接机、视觉检测设备、推拉力测试机、高低温冲击设备、功率循环测试设备、打标机、检验平台、治具等;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展会预定:

温小姐:18126443075(同微信)
邮箱:wenxiaoting@aibang.com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展会详情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龙小姐:18318676293(同微信)
邮箱:ab036@aibang.com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展会详情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陶瓷科技视野):一文读完陶瓷轴承发展史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