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代通信技术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对射频前端器件的性能要求日益严苛。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关乎整个通信系统的质量。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在滤波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崭露头角。通过 LTCC 技术制备的滤波器,具备体积小巧、集成度高、性能卓越等特性,高度契合当下通信设备小型化、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而在 LTCC 滤波器的研发进程中,仿真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在设计阶段对滤波器的性能进行精准预测与优化,有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LTCC 技术概述

 
1
 
技术原理与工艺过程
LTCC 技术是将低温烧结陶瓷粉制成厚度适宜的生瓷带,通过激光打孔、金属浆料印刷、叠层等工艺,实现无源元件(如电容、电感)与电路的集成,最后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一般在 850°C 左右)下共烧,使陶瓷致密化,同时确保金属导体与陶瓷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这一工艺过程融合了陶瓷材料的优良性能与多层布线技术,为实现高度集成的微波电路提供了可能。
2
 
材料特性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LTCC 材料的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对滤波器性能影响深远。介电常数决定了滤波器的尺寸和频率响应,较高的介电常数可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但可能会引入较大的损耗;损耗角正切直接关系到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低损耗角正切的材料能有效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热膨胀系数则影响着滤波器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稳定性,与金属导体热膨胀系数匹配的陶瓷材料,可减少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避免器件性能劣化。
 

LTCC滤波器仿真基础

 
1
 
电磁仿真原理与常用软件
LTCC 滤波器的电磁仿真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电场和磁场在滤波器结构中的分布,进而预测滤波器的性能参数,如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带外抑制等。目前,常用的电磁仿真软件有 HFSS、CST 等。HFSS 采用有限元法,能够精确处理复杂结构的电磁问题;CST 则运用时域有限积分法,在处理宽带问题和瞬态响应时具有优势。这些软件为 LTCC 滤波器的仿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
2
 
滤波器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在进行仿真前,需根据设计要求构建 LTCC 滤波器的三维模型。模型应精确反映滤波器的物理结构,包括陶瓷基板的层数、厚度,金属导体的形状、尺寸以及无源元件的布局等。同时,合理设置材料参数,如 LTCC 材料的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金属导体的电导率等。此外,还需定义边界条件,如端口激励、辐射边界等,以模拟滤波器在实际工作中的电磁环境。准确的模型建立和参数设置是获得可靠仿真结果的基础。
 

LTCC 滤波器仿真关键技术

 
1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在实际应用中,LTCC 滤波器不仅涉及电磁现象,还会受到热、机械等物理场的影响。例如,滤波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材料性能变化,进而影响其电磁性能;机械应力可能引发陶瓷基板开裂或金属导体变形,破坏滤波器的结构完整性。因此,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成为提升 LTCC 滤波器仿真精度的关键技术。通过将电磁、热、机械等物理场的方程联立求解,全面分析各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更准确地预测滤波器在复杂工作条件下的性能。
2
 
寄生参数分析与优化
LTCC 滤波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寄生电容、寄生电感等寄生参数,这些参数会对滤波器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通带内波纹增大、带外抑制变差等。在仿真过程中,需对寄生参数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产生的根源。通过优化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如合理调整金属导体的间距、形状,优化过孔布局等,可以有效减小寄生参数的影响,提升滤波器的性能。同时,利用仿真软件的参数扫描功能,对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可进一步降低寄生参数,实现滤波器性能的最大化。
 

LTCC 滤波器仿真案例分析

 
1
 
案例介绍与仿真目标
以一款应用于 5G 基站的 LTCC 带通滤波器为例,该滤波器要求在 3.5GHz 频段实现良好的带通性能,插入损耗小于 1dB,回波损耗大于 15dB,带外抑制大于 30dB。通过仿真,旨在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优化滤波器结构,使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2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利用 HFSS 软件对该滤波器进行仿真,得到其 S 参数曲线。从仿真结果来看,在 3.5GHz 中心频率处,插入损耗为 0.8dB,回波损耗为 18dB,带外抑制在目标频段内均大于 30dB,满足设计要求。进一步分析电场和磁场分布,发现滤波器内部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区域,磁场主要分布在电感周围,通过调整电容、电感的结构参数,可对滤波器的性能进行微调。与实际测试结果对比,将仿真优化后的滤波器进行实际制作与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插入损耗为 0.9dB,回波损耗为 17dB,带外抑制略低于仿真值,但仍满足设计指标。通过对比发现,实际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实际制作过程中的工艺偏差,如陶瓷基板厚度的微小变化、金属导体的粗糙度等。这也表明,在 LTCC 滤波器的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工艺因素对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与实际测试相结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结论与展望

 
 
LTCC 滤波器仿真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电磁仿真软件,结合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寄生参数分析与优化等关键技术,能够在设计阶段对 LTCC 滤波器的性能进行全面、准确的预测与优化。仿真结果为滤波器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工艺改进提供了有力依据,有效提高了滤波器的研发效率和性能水平。
 
 
随着通信技术向更高频率、更大带宽、更小型化方向发展,LTCC 滤波器仿真技术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仿真精度,考虑更多复杂因素,如材料的非线性特性、高频下的趋肤效应等;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实现仿真设计与实际制造的无缝对接,提高滤波器的生产一致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其引入 LTCC 滤波器仿真领域,有望实现智能化的设计优化,进一步推动 LTCC 滤波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文章始发于公众号合康电子:从原理到实践:LTCC 滤波器仿真全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交流群。

作者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