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泪:一件残次品带来多少能耗

推荐阅读:请回复关键词注塑”,注塑与模具微信群,请加群主:18666186648

温馨提示:下期,我们将推送《注塑浮纤缺陷:”天使的头发“真相大揭秘!》,请继续关注“艾邦高分子”

件残次品带来的能耗

作者:段庆生,前中国塑料橡胶执行主编,回复关键词"段庆生"即可了解他有关塑料趋势的文章,

生产过程中,出现残次品几乎不可避免。残次品产生,很多时候能意识到人工的浪费,物料的损耗,但意识不到能源的巨大浪费。甚至有可能,因为能源消耗巨大,残次品回收是完全不经济的。

It is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defected products during production. It means a waste of labor or material to most people but seldom do they realize it also means a waste of energy to the point that it is uneconomical to recycle the defected products.

血与泪:一件残次品带来多少能耗

配图来自网络


(一)生产一件次品会带来哪些能耗?


1. 每生产一件残次品消耗的能源与生产一件正品一样。这些能耗包括设备能耗、厂房及其他配套设备能耗;同时,由于残次品产生,引起计划完成任务的时间延长,消耗更多的厂房时间与设备能耗。

2. 残次品分开存放需更多空间。通常而言多占用空间都意味着耗能。

3. 发现残次品,通常意味着需要加大抽检量以及上一次合格检测后的全部产品分离;生产停顿检查原因;停机后重开机可能产生新的废料与新的不合格品。

4. 通常而言,残次品的回收需要运输到专门的车间进行另外处理,甚至要运到厂外处理,运输耗能。

5. 残次品的再生通常使用粉碎机或其他回收加工设备,这些设备通常耗能巨大。若残次品受到污染,还可能需要在回收前做额外处理,涉及到分拣、清洗、干燥等耗能工序。很多回收系统具有较大的噪音,要单独设立厂房,这往往产生更多能耗。

6. 有些废料会在回收过程中进行性能提升,但性能改进过程同样需要消耗能源。

7. 粉碎后再使用的物料,通常由于物料性能下降,需要按一定配比加入新料才能使用。两种物料的混合加入,需要配装额外的上料设备。

8. 再生料的品质非常关键,再生料由于经过一轮生产现场外循环,可能引入新的污染因素,有可能造成新的残次品产生。

9. 再生料由于反复经过热历程,容易产生黄变、焦烧等缺陷,引起新的低质量产品产生。

10. 机边回收系统可以实现残次品直接进入生产再循环,但同样面对影响工艺稳定性,占用现场生产空间等问题。机边回收系统同样需要耗能。

11. 再生后的物料回到生产现场,因运输而产生的新能耗。

12. 因残次品所带来的人工增加也需要消耗非直接能耗。


(二)浪费物料之所在,常常也意味着能量损失


1. 产生残次品在很多时候也意味着物料损失。大致可以包括这样一些因素:运转过程中的损耗;粉碎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粉尘损耗;物料降级使用对新料品质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一点,很多高品质产品要求禁止使用回料。

2. 未必最终制品不合格才造成浪费。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模具性能下降也会造成浪费,如注射机喷嘴漏料,模具合模力不足造成飞边等。

3. 注射制品料把与冷料井的回收处理。

4. 塑料加工初期的开机调试,与工艺稳定化过程;产品规格切换过程中清理设备内残料;产品规格切换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停机前设备内的余料清理。

5. 设备稳定性差,通常会带来巨大的物料浪费。产品质量波动范围高,意味着按照最低厚度或最低直径或最低重量提供的合格产品,会支付更多。而这些在造成物料损耗的同时,实际上也带来更多能耗。


(三)如何减少残次品及物料损失的能耗?


确实,使用节能设备比传统设备可以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不可忽视的是,一次性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所能带来的节能效果,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以下是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采用更高精度的设备控制技术;采用热流道技术减少注射回料;维护设备,保持最佳工作状态;采用减少品种切换过程时间的技术;采用具有优异重复精度与工艺稳定性的系统;采用分腔存放制品的管理;采用合理的检测频度;物料的品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做好回收料的品质监控,避免造成新的更大面积的物料污染。

高分子论坛注塑微信群,请加群主:18666186648, 注明“注塑”


阅读原文查看注塑经典文章大全:

做注塑机,不是组装铁块,而是坚持理想的过程

全电动注塑机结构性能研究

重大新闻:代工巨头富士康推出注塑机

注塑机的工作原理

盘点温升过高对注塑机的五大危害

为什么同规格的注塑机不可以用相同的参数?

有朋友问,为什么注塑机拉不开模?

阅读原文链接查看以上文章:

↓↓↓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

作者 ab